陶瓷、琉璃、蹴鞠、扎染、花馍馍.....当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高校,当青春邂逅非遗,又将碰撞出何样的火花?
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活动主题为“让文物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三全育人理念深度融合,培育当代青年学子的民族文化自信意识,6月13日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非遗传承 青春绽放”非遗文化进学生社区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体验,共有来自全市37家非遗传承人及企业受邀参与本次活动,此次活动依托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涉及非遗展览区、非遗展示体验区和非遗创意市集区三个板块区域。
搭建文化桥梁,让非遗从历史走向生活
当陶艺遇见匠人,跨越千年的陶琉之美,在这里尽情绽放;当文化遇见生活,是于你我之间,迎来一场别样的相逢,那些从历史沉淀中走来的非遗文化,以其文化底色和精神内涵,在今天一如新生,仍被声声传唱。此次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以“非遗传承 青春绽放”为主题,旨在搭建大学生深度接触非遗文化的平台。活动通过“展览+体验+市集”三位一体的形式,让师生在赏、学、做、品中感受非遗魅力。“我们希望通过此类的活动,让青年大学生不仅成为非遗的观赏者,更成为活态传承的参与者,当他们乐于感受与学习,非遗便具有了新的传承载体。”淄博锔瓷传承人苏师傅介绍道。据悉,本次活动共汇集近40余项各级非遗项目,从陶瓷琉璃到鲁派内绘再到古法蓝染,从手工技艺到民俗文化再到传统美食,又有古代蹴鞠沉浸式体验活动,全方位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大特色展区,解锁非遗体验场景焕新
在非遗展览区,淄博琉璃烧制技艺、鲁青瓷刻绘、铁壶制作技艺和金属锻錾镶嵌技艺等10余项经典非遗工艺作品惊艳亮相。一件件流光溢彩的琉璃制品、历经岁月打磨的锔瓷器具,只此青绿的陶瓷工艺品,无声诉说着非遗传承人对于完美的执着追求与匠心传承。青釉烧制与鲁青瓷刻绘作品更是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了齐鲁文化的厚重与灵动。
非遗展示体验区更是成为深受青年学生青睐聚集的“打卡地”。鲁派内绘传承人以笔为针,在方寸瓶内勾勒出山河图景;剪纸师傅指尖翻转,红纸顷刻间赋予花鸟虫鱼灵动生命;古法蓝染染液制作技艺现场,女生们亲手浸染出水墨洇染般朦胧的扎染作品。“第一次尝试木版画制作,版画中的每一道痕迹都彷如自己在与传统工艺对话。”文旅学院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李同学捧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说。
非遗创意市集区则化身“舌尖上的非遗食堂”。子曰肉烧饼金黄酥脆、峨庄肉蛋香嫩多汁、山东大煎饼卷裹着鲜香的香椿酱等香味扑鼻而来,20余项非遗代表美食与文创艺术品让师生们大饱眼福与口福,久久留恋不肯离去。意外之喜在于,古法成熟蜜酿制技艺、酸枣芽制茶技艺、花馍馍制作技艺等传统养生项目也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现场体验古法匠造工艺与现代喧嚣生活的融合之美。
文化育人新实践,推动非遗赓续活态传承
非遗文化进学生社区活动是淄博师专落实教育部关于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三全育人”建设理念的创新实践,也是构建“文化浸润、实践育人”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抓手,凝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修人的校园浓郁氛围。本次活动不仅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了非遗技艺的精湛,更通过“悦目饱览+亲自体验+文化解读”的创新模式,激发了青年学子对非遗文化的热爱,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温度与独特魅力。
“非遗文化是具有生命力的,是鲜活的、是灵动的,它不单纯只是博物馆、艺术馆中的古董文物陈列,更是存在于烟火日常中,生生不息,愈久弥新,而非遗传承也不是单向的讲述,是古老智慧与青春活力迸发共振的双向奔赴”。淄博师专党委书记满军说,希望全校师生以此次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起点,让非遗火种从象牙塔辐射全社会,让青春力量成为非遗传承的新鲜血液,不断筑牢民族精神根基,让非遗传承赓续不断。
淄博师专“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始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形式创新、育人凸显”的发展理念,着力拓宽文化育人新途径、新方式。在这个初夏时节、在这座般阳古县、在聊斋故里、在奂山下的淄师校园里,这场穿越千年的饕鬄文化盛宴,不仅为校园注入了厚重的历史底蕴,更让非遗在青春的沃土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淄博师专将以此次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契机,始终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德树人初心使命,扎实推进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让更多传统技艺在淄师校园内落地生根、发芽结果。